《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乌合之众》可以算是偏学术却又不那么学术的一本书了,作者是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初次出版于1895年。《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经典著作,考察和分析群体的心理和思维方式。

这本书基本上都是直接提出对于群体心理的结论,然后通过举例分析来论证,大多是使用历史上的实例,来证明他对于群体特征的观点。从冯克利先生的代译后记中可以知道这些观点实际上是并未经过学术的心理学实验的,因此有些观点会有失偏颇。但通过一些现在的心理学实验可以知道大部分观点都是正确的(以及这样实验分析是否有意义?)

书中很多对于群体特征的表述和分析初看时其实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多特征看起来似乎很显然。但仔细思考后会发现利用这些特征实际上可以解决相当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特征

书中前两章基本都是分析群体心理和信念的特征,第三章则分析了几类具体的异质性群体(“犯罪群体”,陪审团,选民群体,议会)。首先,书中所说的群体应为“心理群体”,即群体中的每个人的感情和思想都采取同一个方向。其次就是群体的心理行为相较于个人的不同点。我印象较深的几个特点有

  • 形成群体后,无意识因素起主要作用,变得平庸,智力下降(如议会中涉及普遍利益的决定,一群各行各业的专家并不会比一群蠢人所采纳的决定更高明)
  • 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到势不可当的力量,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比如blm运动时一群人就敢于去抢劫商店,一个人即使他想他也不敢)
  • 群体具有传染的现象,任何一种感情和行动在群体中都具有传染性(这让我理解了一个人去看电影可能对电影的评价有好有坏,但是如果一群人去看电影,最后这一群人叽叽喳喳之后对电影的评价要么全是好要么全是坏)
  • 群体容易接受暗示和轻信
  • 群体冲动、多变且急躁(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赴义)
  • 群体不具备理性
  •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大致可以看作是利用以上特点的手段,由于群体不具备理性,演讲时严密的逻辑推理出来的结果往往不如一个慷慨激昂的断言来得有力,不断重复这一断言是加深观点的好方式,尽管它可能毫无根据,最后由于群体的传染性质,可以让整个群体无差别地相信你的话)(演讲的艺术?)

一些新的理解

系统地了解关于群体的特点或许可以让我们对一些看起来无法理解的问题有更深的理解。

群体的野蛮化,失智化。如二战时的德国,我曾经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国家的人仅仅是在Hitler的统治下就全部失去了良知。实际上不是也不可能,还是有良知的人存在的,如辛德勒(推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大多数人只是在群体中丧失了个性意识,使群体中的个人做出与自我意识相当不相符的举动。只因为个人已经融入了群体,尤其是在Hitler的煽动统治下。正如前面所说,群体更接近野蛮人的行为,他们既容易变成刽子手,也容易为了“大义”献出生命。这也是为什么二战时的纳粹党能够如此听命于Hitler做出无比反人类的举动,甚至甘愿为纳粹党献身。然而不论是刽子手还是慷慨赴义其实都是符合群体的“道德”的,因为群体中的个人都是在为群体的共同信念行动,尽管从个人的角度理性分析这是完全不同的。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二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的盛行,为什么二战时一些日本的普通民众会成为战争机器,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情。因为群体的特性,个人都会无意识地跟随群体的行动,为了群体的目标和“大义”,无论它是多么的野蛮和反人类。

暗示和传染的作用。领袖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可以用来解释文革时红卫兵们不可理喻的行为。只因一篇人民日报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年轻的红卫兵们就开始了不可理喻的批斗和破四旧行为,招致了文化艺术上的一场浩劫。这显然是群体的非理性行为,他从一个暗示开始(即“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又有领袖的号召,在群体的传染作用下,使这场运动愈演愈烈,以致成为一场灾难。群体中的个人莫非都是丧失良知的吗,不一定,群体中的个人只是因为处于群体之中,所以丧失了理性。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群体的信念,而这个信念往往由暗示传入(往往由领袖给予),随之演变成为群众的运动。

断言,重复,传染。暗示和轻信。对于无理性的群体,断言比逻辑推理有用。通过重复,可以让群体更加加深这种信念,使每个人无条件地信仰它,尽管它本身可能是毫无道理和逻辑所言的。宗教活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可以说在近代以前一直都是宗教在统治着人类(即便是现在也有相当程度如此)。对于宗教的信仰从何而来?并非宗教本身的正确性(祈祷有用吗?)但却统治了人类几千年之久,同样是由于群体的作用。神的存在是强加于观念之中的,并不断加强这种观念。即便你对此抱有疑问,在一遍又一遍的渲染下你自己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这种印象,最终坚定不移。并且,如果周围地人都相信同一种观点,你想驳斥是不可能的(除非脱离群体)。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指它不好,宗教具有它的必要性,宗教是人类幻想(illusion)的产物,幻想也是人类自野蛮就有的本能,现代文明同样从幻想中产生,幻想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重复的手段同样见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如我们从小反复接受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是利用重复的方式加强认知,因此以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心中默认的第一个想法一定是爱国为中心。当然这种认知同样会被敌对势力的暗示和重复所削弱(譬如美分和公知正在做的),这也说明了重复的爱国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根据群体的易变性,群体若不处在这个极端,就必定会倒向另一个极端(推荐另一本书: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马克思主义文库收录)。

这同样让我想到了很多宣扬批判性精神的文章(譬如要求放开另一种声音),以增强人们的批判性精神。而我认为这是相当不必要且危险的,个人的批判性精神固然重要,但首先需要具有拥有批判性精神的能力,而大部分人都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其次从群体的角度,理性都不可能何来批判性精神,群体只会共同走向极端。很多人(包括很多理论学说)都建立在每个个人都具有同样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然而实际差距是相当大的,因此要求每个人都拥有所谓的批判性思维显然是不可能。因此不如采取一刀切的手段,恰恰是迎合了群体行为的手段,以巩固民心团结。

当今的许多事件也是群体行为的例子,包括blm的抗议示威,特朗普的狂热支持者,这些看上去缺乏理性的事情皆是群体行为的后果。也包括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心理群体的产生并不依赖于空间的聚集,同时互联网的匿名化更加符合群体个人作为无名氏的分类。网上的”喷子“、“带节奏”的存在即为勒庞笔下的暗示和传染的行为,群体中容易轻信的特性导致网上一句毫无根据的话却被广泛相信与传播,这也是网上谣言容易传播的原因。

争议、矛盾、谬误?

罗伯特·墨顿在《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中说

更让人费解的是,此书提出的一些观点,如今已经被证明是有误导作用的或错误的,然而它仍然是所有我们这些群众行为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诚如所言这本享誉盛名的书中许多观点实际上并不被当前学术的心理学研究所采纳。因为其中有些观点确实是存在争议的。

如书中第二卷第一章第五小节对待教育的评述,他认为教育的害处是大于好处的,”法国的教育制度把多数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变成了社会的敌人,它让无数学子加入了社会主义者的阵营“,勒庞因为时代的原因显然没有意识到教育对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没有意识到当前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皆由知识凝结产生,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同时勒庞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书中相当多的例子也来自于法国大革命,勒庞直接将社会主义制度归于错误且不切实际的制度,也没有做出详细的论述(当然也不属于本书的范围)对于教育的评述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其次是书中相当矛盾的地方,比如根据他归纳的群体的行为特点一定程度上已经否定了民主的正确性,既然群体非理性、冲动且极端,那么只要领袖还算正常,那么民主还不如独裁。但勒庞在书中又表达出了认可民主的制度,

所以,我从以上所言并没有得出反对普选的结论。我明白它的命运,因而出于一些实际的原因,我愿意保留这种办法。事实上,我们是通过群体心理的调查归纳出了这些原因

勒庞认可民主,却又认为民主和群体正在带来灾难性的社会主义,然而却又没有比民主更好的办法,显然是存在一些矛盾的。

同样的,勒庞在分析陪审团群体和议会群体时皆持否定态度,因为按照前述特点即使一群高级知识分子做出的决定并不会比一群泥瓦匠更为高明,但又承认当前的这种制度是最好的。

群体与文明

人作为群居生物,群体的形成是必然行为。但勒庞大体对群体持悲观态度。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时期的民主,到后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黑暗期“,再到勒庞的时代群众运动的再次兴起,勒庞感到了新的危机。确实如此,二十世纪正是群众运动的高潮,最重要的当属二战的爆发,其次就是各地的独立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带来的世界格局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下尚且”和平“的时期,文明在迅速发展,群体的概念也在通过互联网更加普遍的表现出来。

勒庞认为文明会因群体走向文明,又因群体走向消亡。是否如此我也不知道。但这关系到当前民主的意义和可行性。民主真的意味着文明吗?

在书的最后,勒庞说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从野蛮状态发展到文明状态,然后,当这个理想失去优势时,走向衰落和死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


[1]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古斯塔夫·勒庞著 冯克利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revolution-from-above-1997/index.htm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olf_Hitler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0%B4%E5%9B%9B%E6%97%A7 百度百科-破四旧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有2条留言

回复 huzhongshu 取消回复

姓名,邮箱等是可填可不填的